EN
首页» 研究园地»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革命文物纸质文献保护与修复学术活动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6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2024年10月16日下午,中共一大纪念馆、协同中心成功举办“革命文物纸质文献保护与修复学术活动”。旨在交流革命文献保护修复的实操经验,为特定文物提供个性化修复方案和预防性保护意见,促进跨地区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与知识共享。
阅读正文
第一届革命文物公益鉴定会
发布日期:2024年9月4日
2024年9月4日下午,由中共一·二·四大管委会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中共四大纪念馆联合主办,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届革命文物公益鉴定会顺利召开。鉴定中共四大纪念馆历年馆藏藏品共40件(套)
阅读正文
中共一大会址修缮复原纪实
1998 年6 月10 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正式开工。翌日,《解放日报》《文汇报》分别以《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为题,对扩建工程一事进行了报道。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阅读正文
从“一大”到“二大”看东方战略对中共创建的影响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总方针以及开展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工作目标。
阅读正文
中共创建史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中共创建史是中共党史的开篇,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其研究可以说在中共建立后不久便开始了,90多年来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碍于史料的缺乏和研究方法的局限,很多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有待广大党史工作者将来继续努力,进一步挖掘。
阅读正文
袁振英与无政府主义
袁振英是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的成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八个创始人之一。
阅读正文
中共建党与上海复兴公园街区
1920年2月19日,陈独秀从北京来到上海,不久搬进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同时也把在北京的《新青年》编辑部迁了过来。从渔阳里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在这一地块很快铺开。
阅读正文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发祥地:上海老渔阳里2号
在上海市黄浦区(原卢湾区)南昌路和淮海中路之间,有一片旧式石库门里弄建筑,被称作渔阳里。渔阳里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弄堂,一头连着淮海中路(原霞飞路),一头连着南昌路(原环龙路),靠近淮海中路的一段街坊被称为新渔阳里,靠近南昌路的一段街坊被称为老渔阳里。
阅读正文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