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是什么?
是历史钟声的回响,
是时代价值的思量。
是人民艺术的殿堂,
是创新文化的碰撞。
是对传统的坚持与守望,
是对未来的拥抱和畅想。
在“一大”人的眼里,5.18
更是周公馆的明灯把雾海照亮;
也是树德里无数坚定热切的目光,
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
5月18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这一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邀请来自各方的观众走进党的诞生地,回望革命历史,重温红色故事,用传统照亮未来,籍此引发思考、助守信念。
让我们来看看这精彩的一天吧!
学术讲座:
《五四运动: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丰碑》
5月18日上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从1919到1949”系列学术讲座开讲。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应邀作题为《五四运动: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丰碑》的学术讲座。
来自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商飞试飞中心综合保障部、上海山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党组织,以及通过网络报名的个人听众近60人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主持。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齐卫平教授从历史价值(意义)、性质属性、使命担当三个角度深刻阐释了五四运动对中国发展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他从“体现近代中国人民整体性的伟大觉醒”、“迎来中国革命形态的历史转型”、“形成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的思想契机”、“创造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条件”等四个向度,解析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他强调,五四精神在新时代仍然拥有十分宝贵的思想价值,当代青年应努力发扬和实践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