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宣传教育» 青少年教育

百闻不如一“件” | 新四军向群众出具的借条


△动画制作: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

这是两张特殊的借条。1943年,驻扎在盐城的新四军军部向当地群众借来一批生产工具,特地开具这两张借条,作为日后归还的凭证。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的“扫荡”和“清乡”以及国民党顽固势力实行的经济封锁政策,给敌后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物资供给极度短缺。面临困境,党号召军民垦荒种地、自产自足,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军民同心协力,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进一步加强。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在江苏盐城重建军部,并继续投入生产运动。1943年,为了生产战士们所需的被褥、衣服,新四军一师三旅供给部被服厂的负责人张英,向当地人民借来一台弹花机、两台摇纱机,并留下两张借条作担保,分别加盖了张英个人和“新四军一师三旅供给部军实股”的印章。

不久,被服厂归还了这批生产工具,并赎回了两张借条,留存在供给部财经处。1959年,曾在供给部财经处工作过的管寒松同志将两张借条捐献出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精心保存下,借条的字迹仍清晰可辨,红色的印章依然鲜艳如初。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永不褪色的鱼水深情。

撰稿 | 渠雨桐
整编 | 王芳芳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