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宣传教育» 青少年教育

百闻不如一“件”|《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


△动画制作: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

中共一大纪念馆馆藏文物中,有一批刊物格外引人瞩目,这就是《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它引领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1920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的机关刊物,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迪和革命思潮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眼前这本《新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二号,发行于1917年4月1日,距今已逾百年历史。该期收录文章14篇,既有宣传新思想、新言论的文章,如陈独秀《俄国革命与我国民之觉悟》,也有文学创作、翻译与评论,如胡适翻译的莫泊桑原著《梅吕哀》、刘半农的诗歌《咏花诗》等。

在这期《新青年》上,刊有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作者署名“二十八画生”,他就是时年24岁的毛泽东。“二十八画生”是笔名,取自毛泽东姓名的二十八道笔画。青年毛泽东对中国当时“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对体育形式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文中他大力倡导体育,指出发展体育对于增强民族体质、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毛泽东重视体育的思想,对今天中国发展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撰稿| 渠雨桐
整编 | 毛文琦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