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家风”展自2021年12月11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展后,社会评价积极,观众反响热烈。3个月不到的展期内,吸引了9万名观众前来瞻仰伟人风采,学习伟人家风。本展将展至2022年3月6日(本周日)。这个周末,春光正好,快抓住最后机会,约上好友家人,一同来中共一大纪念馆看展吧!
随着展览接近尾声,让我们再次走进“毛泽东家风”展,了解一件睡衣背后的故事,学习一代伟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马靠鞍装,人靠衣装。毛泽东在个人穿着上却素来听其自然,从不讲究,对于衣着更是如此,但这并不是说这位顶天立地的伟人没有自己的穿着喜好和特色。相反,他有着别具一格的着装之道。
△ 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添置的睡衣,他一直穿到1971年,睡衣上打了73个补丁。该睡衣现在“毛泽东家风”展中展出。
毛泽东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无福享受奢侈的生活,因此他一生都安于清贫。1949年初,他率领中共中央机关驻扎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当时国民党政权行将土崩瓦解。毛泽东开始筹划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执政后党的建设问题。进入北京之前,他多次在党内说:“我们可不能像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还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们决不能贪图享受。”
毛泽东不仅这样说,也带头这样做。进京时,毛泽东准备接见沈钧儒、李济深等民主人士。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他让卫士李银桥找一件好一些的衣服。然而,李银桥翻箱倒柜也没有寻到一件像样的衣服。李银桥很着急,赶紧请示主席。毛泽东沉吟片刻,安慰小李说:“不必了,我想他们也不会太在意人的穿着。”就这样,毛泽东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会见了沈钧儒等人。那些党外人士都深深地为毛泽东朴素的衣着所打动。
△ 1949年3月5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作报告。
然而毛泽东毕竟是党和国家的领袖,他的形象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国家、民族和全党。因此,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决定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一些衣服。毛泽东不便反对,高兴的则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因为主席也终于可以穿上新衣服了。
衣服做出来了,毛泽东见到新做的衣服倒是没有表示什么,当看到几件又大又长的薄睡衣时,他露出高兴的神情。他选中了其中的两件:一件米黄色木薯棉质地,一件浅黄色薄棉绒质地。“这两件留下,其余的拿走!”从此毛泽东在家办公、学习时都穿着睡衣。解放初期添置的几件衣服,毛泽东一穿就是二十几年。1952年到1963年,整整十年,工作人员未敢为毛泽东再添置一件新衣。
1962年,毛泽东换下的那件米黄色木薯棉睡衣被送到洗衣店。由于洗衣工人粗心,洗破了一大块。这弄得大家都很紧张。毛泽东却说:“不就是洗破了吗?补一补还可以穿。”此后,工作人员再也不敢将毛泽东的睡衣送到洗衣店去了,而由他们自己手洗。但这件睡衣实在是太旧了,稍一用力就会破。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睡衣放到泡有洗衣粉的水盆里,提起后用清水漂干净就算洗过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敢用手搓洗。
大家眼巴巴地盼望毛泽东下令更换睡衣,但就是一直不见他开口。于是,他们只好派代表去“游说”。毛泽东却说:“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发的布票很少,我不能开浪费的头。这件衣服我感觉还很好,你们补一补就可以了。”有一次,毛泽东发现一位工作人员也穿了一件补丁衣服,他似乎抓到了论据,说:“你们只要我穿新衣服,你不也穿补丁衣吗?你能穿,为什么我不能穿?难道因为我是主席?”
1971年,这件睡衣终于到了一穿到身上就破的地步。毛泽东再也没有理由不更换了。同年冬,这件陪伴了毛泽东二十多年的睡衣由工作人员收进了中南海的仓库里。毛泽东去世后,人们清理遗物时,特意数了一下睡衣上的补丁,结果发现竟有73个之多!
资料 |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摄影 | 杨华青
整编 | 杨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