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文物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汤文琼的声音,听珍贵革命文物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武器——三角刀背后的故事。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把三角刀,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捐赠者朱启民是一名邮政工人,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的队长之一,当时他就是用这把三角刀作为武器,并刺杀过一名反动军警。这把三角刀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一件宝贵的见证物,现在依然保存得十分完好。当时的工人们为什么要起义?武装起义又是如何进行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北伐军攻占武汉以后,为了推翻封建军阀统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但前两次起义因准备不充分,均以失败告终。北洋军阀疯狂报复,肆意屠杀工人们,使上海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于是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去组织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周恩来当时和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一起,为起义进行了周密的准备。为了确保起义取得胜利,上海区委组织5000人的纠察队,秘密进行政治、军事训练。先派一部分工人打入敌人的“保卫团”,掌握一部分武器,扩大工人纠察队的军事素质。又在贫苦市民中进行广泛细致的政治工作。还根据敌人所在地区力量的强弱,划分了七个作战区域,将敌人兵力较强的闸北区作为起义进攻的重点区。起义前十天,铁路工人中断了铁路运输,使北洋军阀在上海的警备司令部5000多人的警力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起义时工人破坏铁路阻断交通运输时的情景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3月21日中午十二时,南市战区率先打响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上海80万工人开始罢工,学生开始罢课,商人开始罢市。之后,便迅速转入武装起义,工人先后攻下市电话局、电报局,占领警察局和兵营。法商电车公司500多人的工人纠察队只有5支手枪和40把斧头,但他们攻下南市第二警察署,并打开南市衙门,释放了被关押的政治犯。许多政治犯来不及砸断脚镣和手铐,便冲去武器库取出枪支弹药,与得到武器的起义工人们一同冲破敌人的堡垒。在战斗中,市民奋勇助战,饭店的店员赶制食品,供应前线;袖带红十字的济难会员们奔跑于前线和后方,救护起义的伤员。在工人武装的强大攻势下,敌人挂起白旗缴械投降。第三次武装起义首战告捷。
3月22日下午六时,周恩来指挥上海工人纠察队成功拿下最后一个据点——北火车站,朱启民同志这把三角刀,就是在攻打闸北虬江路警署时所用到的武器,纠察队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取得了武装起义的胜利。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一次成功尝试,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撰稿 | 汤文琼
整编 | 王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