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建筑外立面上,一个个拱形门楣下悬挂着12块带有上海红色里弄名称的铭牌,包括树德里、渔阳里、广吉里等。这些镌刻着红色基因的名字,牵系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和早期发展的历史根脉。一座座石库门建筑,遍布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交织成久久回响的红色旋律,凝聚成汹涌澎湃的红色力量,融入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血脉。
“红色里弄”系列自去年8月以来,已经陆续更新10期,分别介绍了成裕里、渔阳里、泰康里、树德里、辅德里、三曾里、甲秀里、广吉里、文余里、望德里的故事。今天,我们选取12块红色里弄铭牌中的“经远里”,即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回顾中共中央军委在上海斗争的峥嵘岁月,重温周恩来、杨殷、彭湃等革命者的光辉事迹。
△ 中共一大纪念馆建筑外墙的“经远里”铭牌
经远里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613弄12号(原新闸路经远里1015号),是一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1928年至1929年间,这里是中共中央军委的重要办公与开会地点之一。中共中央军事部(也称军委),是中共中央领导军事工作的重要机关,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在上海诞生。在尖锐复杂的环境中,中央军委对武装工农、举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指导红军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重大贡献。
△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外观
1929年8月24日下午,中央军委、江苏省委军委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因中央军事部秘书白鑫出卖,正在开会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央军委主任杨殷,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彭湃,中央军委委员颜昌颐,江苏省委军委干部邢士贞和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张际春当场被捕。
△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一楼客堂间,案桌上有一台老式座钟,指针永远定格在1929年8月24日下午4时,这是“军委四烈士”被捕的时间。
中共中央得知消息后,指示周恩来率中央特科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营救。当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将于8月28日把彭湃转解至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情报后,他们决定在押解途中武装解救,但最终因枪械出现问题,错过时间而导致营救失败。
被引渡至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后,杨殷、彭湃等因身份暴露,自知必死无疑,就抓紧最后时间,在狱中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和思想,说到激动处,还齐唱《国际歌》,囚犯和进步看守士兵高呼口号和之。敌人用铁杆把彭湃两个膝盖压得血肉模糊,但严刑拷打不能使坚强的战士屈服。彭湃在墙壁上画了一条龙,说自己快要“飞龙升天”,杨殷也坦然笑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两人联名写信给周恩来:“冠生暨家中老少……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8月30日,杨殷、彭湃、颜昌颐、邢士贞四位同志在龙华英勇就义。
△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外墙上的四烈士铜雕,作者:蒋铁骊
1930年8月30日,杨殷、彭湃等遇难周年,《红旗日报》刊登了周恩来于1929年9月14日撰写的《纪念着血泊中我们的领袖——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文章号召革命人民“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展厅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于1962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5月10日,新闸路613弄12号的石库门建筑作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对外开放。纪念馆展陈以“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为主题,通过图文实物、视音频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共中央军委自成立至1933年1月离开上海向苏区转移的历史。
△ 纪念馆展陈序厅
来源 | 《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摄影 | 王锦旋
整编 | 王锦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