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文物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何依玲的声音,听珍贵革命文物——贺绿汀捐赠的 “盐酸吗啡”背后的故事。
大家知道什么是“盐酸吗啡”吗?“盐酸吗啡”是一种药剂,在现代医疗中常用于镇痛、镇静,在战争时期常用于治疗严重创伤和战伤,是非常重要的物资。
△ 贺绿汀捐赠的 “盐酸吗啡”
桌上这支就是抗战时期生产的“盐酸吗啡”针剂,它的外壳包装已经泛黄,上面印着“中华大药厂制”。
1940 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人们几乎没有衣服穿,没有油用,没有菜吃,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子盖。就像贺绿汀先生在游击队歌中所写:“没有吃没有穿,没有枪没有炮”。为了坚持抗战,解放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衣、食、住、行,统统由自己解决!在白色政权包围的根据地里,发展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开荒种地、畜牧养殖,办起了医药厂、纺织厂、被服厂、粮食加工厂,成立了运输队、军人合作社,发展了对外贸易,各项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培养了广大红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中华大药厂就是在这时期创办的。
军民同心生产,稳定了根据地、打下了共同抗战的坚实基础,也使得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模范人物。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积极参加上海文艺界发起的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武汉、郑州、西安等地进行演出,大力宣传抗日。抗战胜利后,贺绿汀先生带着家属由延安赶赴东北工作,谁料途中儿子突然生病,情况紧急,组织上立刻找来了一盒“盐酸吗啡”针剂,效果立竿见影,病情转危为安,孩子病好了以后,还剩下一支针剂没有用完,贺绿汀便小心翼翼地将它珍藏了起来。多年后,他亲手把这支无比珍贵的针剂,捐赠给了中共一大纪念馆。就是我们面前这盒,它是在困难时期由红色根据地自己的药厂生产的。
今天,这支针剂仍静静地躺在“中华大药厂”的药盒里,金色的液体在瓶子里流动着,好似延安精神的光芒熠熠闪耀。它的形状像极了一枚小小的子弹,却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不仅治了一场病,救了一个孩子,更在艰难岁月里发射出无比强盛的光。抗战那些年,人民在困苦中渴望着和平,正是延安精神带领着大家,让梦想照进了现实。那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不屈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们做出一次次牺牲,战胜一次次困难换来的。感谢这些可敬的人,感谢他们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也感谢他们教会我们的道理。我们要继续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一代又一代地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的建党精神继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撰稿 | 何依玲
整编 | 王锦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