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建筑外立面上,一个个拱形门楣下悬挂着12块带有上海红色里弄名称的铭牌,包括树德里、渔阳里、广吉里等。这些镌刻着红色基因的名字,牵系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和早期发展的历史根脉。一座座石库门建筑,遍布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交织成久久回响的红色旋律,凝聚成汹涌澎湃的红色力量,融入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血脉。
“红色里弄”系列自去年8月以来,已经陆续更新9期,分别介绍了成裕里、渔阳里、泰康里、树德里、辅德里、三曾里、甲秀里、广吉里、文余里的故事。今天,我们选取12块红色里弄铭牌中的“望德里”,介绍发生在中共中央联络点的红色故事。
△ 中共一大纪念馆外墙上的“望德里”铭牌
望德里的生死一线间
中共中央联络点遗址位于静安区北京西路1060弄内 (原爱文义路望德里1239号半)。原建筑是一幢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住宅,现已拆除,所在地块改建为银发大厦。
1927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回上海。爱文义路望德里,地处租界,五方杂居,利于开展革命工作,又利于隐藏和掩护,便成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的一处秘密联络点。
1928年4月15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兼中央组织局主任罗亦农与中央秘书邓小平在此讨论工作。谈完工作后,出于安全考虑,邓小平从后门离开,罗亦农则留下来,等候前来接头的山东省委的同志。
在望德里以住家形式掩护办公地点的何家兴、贺稚华夫妇,是一对混进革命阵营的投机分子。他们迷恋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经常出入酒馆、舞厅,不遵守党的秘密工作纪律。为此,罗亦农曾多次对他们提出严肃批评,引起了他们的忌恨。党中央工作人员的生活费满足不了他们挥霍的需求。于是,在白色恐怖愈演愈烈的危险时刻,何家兴夫妇不惜通过出卖党和同志,与公共租界巡捕房搭上了关系。经过密谋,巡捕房答应给他们一笔钱和出国护照,以换取党中央在上海多处机关的信息。为了取信于巡捕房,他们第一个便出卖了罗亦农。
当时,何家兴趁罗亦农不备,悄悄地写了一张便条,叫保姆送给站立在戈登路(今江宁路)爱文义路口的华捕,告知罗亦农已到。接到告密后不久,一群凶神恶煞的巡捕冲进屋来,为首的巡捕房捕头洛克用德语和贺稚华简单交谈几句后,用手枪对准罗亦农。此刻,罗亦农明白,敌人是冲着自己来的,早一点离开此地,山东省委的同志就少一分危险。于是,他神态自若地向门外走去。
罗亦农的被捕,是中共中央机关自武汉迁回上海后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破坏。后来邓小平回忆此事,说那时候真是“提着脑袋干革命”,当时他刚从后门出去,巡捕就从前门闯了进来。邓小平出门后,看见门口一名扮成鞋匠的特科同志向他悄悄用手一指,就知道罗亦农出事了,于是立刻快步离开。从邓小平离开,到罗亦农被捕,前后只差不到一分钟。用邓小平自己的话说,这真是“半分钟都差不得”啊!
同年4月21日,罗亦农牺牲于龙华,年仅26岁。他是中共党史上第一位牺牲的政治局常委,也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政治局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位。
△ 罗亦农
来源 | 《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
整编 | 王锦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