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宣传教育» 社会教育

听文物讲故事 | 李白烈士家书


聆听文物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于美美的声音,听珍贵革命文物李白烈士家书背后的故事。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1958年拍摄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共产党员李侠的这句遗言,曾感动了无数观众。影片中男主人公李侠的原型,就是秘密战斗在“上海—延安”空中通信线上的地下秘密电台发报员李白。

李白,是一名通信连战士。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27岁的李白被派往上海担任党的秘密电台的工作。由于单身青年男子容易引起特务的注意,因此,组织上为了保护李白,特别为他安排了一名女搭档——裘慧英。两人假扮夫妻来掩护电台,开展工作。

在夫妻二人的经营之下,秘密电台一直为中共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但也遭受到敌人的盘查和逮捕。1942年9月,日军在对秘密电台的侦测中,逮捕了李白夫妇。虽被施以种种酷刑,但李白坚不吐实,一口咬定自己是私人电台。

1943年,经组织保释出狱的李白得空给父亲写了一封平安信,就是今天展现的这封家书。要知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白远在上海,只能靠书信与家中亲人联系。李白的堂弟回忆说,“表哥的信件一般都是托老乡带回,交到在镇上开铺子的六叔手上,再由六叔转交给李白父亲。”

在信中,他自称在良友糖果店当店员,信中这样写道:“男自因住院后,因医院阻难不准家属接见,使慧忠 (妻子化名)为我奔波忧虑,使大人及合家均为我担心,实感激不尽”,他谎称入院,巧妙地掩饰自己被捕入狱的事实,以免家人担忧。

据统计,李白共留下了17封亲笔书信,大部分是写给父亲和弟弟们的。看着泛黄的信笺,从这俊秀飘逸的字迹背后,读取李白对家人的柔情、对革命的执着。家书里的李白,谦恭而体贴。

父亲重病期间,他很惦念父亲,却不能回家探望,写信嘱托弟弟和弟媳:“不要使老人家心烦,如想吃什么菜或者其他东西,要尽量买给父亲吃。”1947年父亲病故,他只得托人带回30块银元,并在给两个弟弟的信中写道:“我因远居异境,不但没有尽到半点照顾之责,连与父亲一面之缘都没有,实是抱憾终天!”

柴米油盐的细琐叮嘱背后,却是永久的诀别。1949年5月7日,离上海解放仅 20 天,39岁的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直到他牺牲,老家的亲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家书里,他总是一个敬老慈幼、温和友善的普通儿子和兄长。

解放后,二弟李华庆在自家的阁楼上陆续找到了这些家书,由李白夫人裘慧英(信中署名“忠”)捐献。我馆将其装订成册。

这本家书,现为馆藏三级文物。

撰稿 | 于美美
整编 | 王芳芳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