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文物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梅艳的声音,听珍贵革命文物——“五四运动的起因(漫画)”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幅来自一百多年前的漫画作品,笔触简单、没有着色,看着并不起眼。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它却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影响与作用。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这件文物上,漫画标题赫然写着《五四运动的起因》,旁边还有一列小字“诸位注意!” 。很明显这件文物是一件宣传品,用来说明某个事情,而说明的主题就是一百多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可一幅漫画如何道清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在继续品读这件漫画之前,我们需要先来认识一下究竟何为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这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后来的人们才发现这个无风的晴天将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这天午后,北京市13所大专学校的3000多名大学生集合在天安门前,用街头演讲和游行的方式表达“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诉求。
而引起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是几个月前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一场所谓的“和平会议”,当时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撤退外国军队、巡警,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条件。帝国主义不仅对此不予理睬,还无理地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更离奇的是,代表北洋政府参与签订合约的部分官员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合约上签字。
△二十一条签字时的场景
消息一经传出,极大地震怒了中国人民。最早了解到谈判情况的是一群进步青年,他们中有不少人来自北京大学,了解到实际情况的他们迅速组织会议进行讨论,会议决定于次日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当天,学生们在大街小巷进行演说、散发传单,传单上写到“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这些大学生以最勇敢的行为试图唤醒国民,许多目睹这一切的北京市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开始纷纷响应学生们的呐喊,一些西方旁观者也为他们喝彩以示支持。
他们的行动还远不止此,游行队伍一路向东有秩序地前进,到了东郊民巷的西口,他们向美、英、法三国大使馆递交请愿书,表达了“誓死收回山东权益”的诉求。请愿自然是无果的,但他们的脚步并没有停歇。队伍里有人高喊“大家往外交部去,大家往曹汝霖家里去”。
愤怒的人群潮水般地涌向曹汝霖家所在的赵家楼。这个时候的曹汝霖得到消息早就吓得躲了起来。涌入内宅搜寻的人群没有找到他,却发现曹宅内装饰非常豪华,而且很多东西竟然都是日本货。这番景象加之消失的曹汝霖,彻底激怒了众人,他们一气之下点燃了曹宅,这就是五四运动中著名的“火烧赵家楼”。与此同时,来不及逃走的章宗祥也被人群团团围住,遭到痛打。
说到这,让我们再回到这幅漫画。除去标题,画面上还有三个男人西装笔挺,发型工整,显然这是三个有一定身份的中国人,再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们得了日本人的贿赂,这次巴黎和会,怎样可以不帮他呢?”“好!我们主张对德签字,快把青岛给送给日本人罢!”听听这对话,加上我们先前讲的故事,五四运动的起因不言而喻。
在随后的几个月内这样的游行示威一再出现。到了6月,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城市陷入瘫痪。北洋政府最终作出了妥协,不得不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同时中国代表团也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如今“五四运动”已经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忆往昔,正是这一群青年屹立街头,在中华民族饱受屈辱时毅然挺身,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之中。五四不仅仅是一场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也是一个时代。五四之火不应熄灭,那些优秀的青年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撰稿 | 梅艳
整编 | 王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