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周周讲
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相约,分别在上海和北京酝酿建立共产党组织,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做好准备......
看视频 听故事
讲述人:李欣曈
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员
1915年9月,被誉为进步思想界明星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青年杂志》创刊号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的珍贵文物。第二年,《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而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是李大钊。1920年3月,李大钊主持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队。
北大校长蔡元培力排众议,拨了两间房子给研究会作为活动场所。这就是著名的“亢慕义斋”,取名于德文共产主义的译音。室内正中挂有马克思像,像的两边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出研究室入监狱”,下联是“南方兼有北方强”。上联出自陈独秀,他认为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实验室,另一是监狱。下联出自李大钊,意思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南方之强又加上北方之强,南北同志要团结互助、同心一德。
讲述点:“南陈北李”雕像
这里摆放着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雕像,他们身后是阳光灿烂的动态背景。雕塑一侧设置了上海老渔阳里2号建筑场景,另一侧布置了北京亢慕义斋场景,同时配合播放“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动态连环画视频,用图片和文物共同讲述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
策划:郭俊 王蔚 吕玉新
摄影:陈龙 张挺 周俊超
剪辑:王卓
编辑:陈云峰 毛文琦 钱家跃
责任编辑:王蔚 吕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