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关于本馆» 一大动态

喜报 | 中共一大纪念馆入选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近日,上海市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上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吴清和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吴清指出,“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深入贯彻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造培根铸魂的“大课程”,上好标杆课,建强课程群,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构建学段衔接的“大体系”,突出内容渐进性、机制协同性,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要抓好资源要素的“大配置”,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深入挖掘改革发展、城市建设的生动场景,加快元宇宙、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应用,更好对接服务教学实践。要造就潜心育人的“大先生”,把专职队伍建得更强、兼职队伍用得更好。要形成统筹推进的“大协同”,加强分类指导,给予有力保障,全面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引领推动上海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会议为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作交流发言。


图片


红色育人

把握“大思政课”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贯彻“大思政课理念”发表重要讲话,“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蕴含着极为丰富鲜活的思政育人资源。

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大思政课”的重大课题之一,是革命纪念场馆的责任使命,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有力举措,形成润物无声的育人氛围。

优势互补

整合“大思政课”教学资源

中共一大纪念馆成立于1952年,有各级藏品12.8万余件,为建设好“大思政课”平台,我馆不仅锻造讲师人才队伍,还持续推进志愿者工作,整合好“大师资”。习总书记给一大志愿者——武警四支队十中队的官兵们回信中称他们是“霓虹灯下的哨兵”。交大医学院与一大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青年学子践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受到总书记的回信肯定。“时代楷模”吴蓉瑾校长19年间,培养了1300余位孩子讲解党的创建史,播下信仰的种子。

党的诞生地已孕育出众多的成功案例,为新时代的馆校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守正创新

打造“大思政课”教育品牌

2021年10月中共一大纪念馆推出“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活动。遴选100件革命文物,包括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抗美援朝英雄枪等。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全市大中小幼100家学校挑选切合自身需要的文物。当《游击队歌》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响起,礼兵护送下庄严的文物开箱仪式拉开了文物思政课的序幕。新鲜的感受让现场每位学生的眼睛都紧盯着那只小小的由贺绿汀珍藏的盐酸吗啡针剂原件,由馆方人员讲述文物的保管知识和传承故事、班级老师的点评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革命文物承载的历史和力量,之后大家零距离观察文物,并用歌声表达对先辈的敬意。

该项目每场活动都形成1个活动方案,1堂思政教案,1次综合报道,总计全媒体报道800余篇次,并于2022年1月7日,作为上海市贯彻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利用校内外资源提升教学水平的典型优质案例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总计触及受众过亿人次。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优秀案例、上海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等多个奖项。

目前首季第100场已于上海大学举行,第二季新的百场活动也将继续火热推进。中共一大纪念馆将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下,继续打造服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质平台,推动与复旦、交大、华师大等高校马院实践基地的签约,和上海大学共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画好红色场馆铸魂育人“同心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贡献。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