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尾厅,有这样一面留言墙,山脉绵延的背景上,一批批留言签不断积累,自2021年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开放以来,已超25万张。有还不大会写字的小朋友在留言签上又写又画:“党是阳光,我是花。”有青年学子写下:“永远跟党走,担使命创一流。”有党龄47年的古稀老人写道:“访起点,忆初心,唱支山歌给党听。”……
中共一大纪念馆特别收集这些来自观众们的留言签,通过“签言万语”,展现参观者们纸短情长的爱党之心。
上海市中心新天地闹市区,有一幢石库门建筑静静坐落,外墙青红砖交错,矾红色雕花门楣,黑漆大门,庄严肃穆。这就是中共一大会址,建于1920年秋天,是一大代表李汉俊和他的哥哥李书城的寓所。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并先后致词。代表们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中共一大召开了7次会议,其中前6次都在这里举行。
百余年后,我们又将迎来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让我们以“签”为媒,让历史与今天情感相联。这些留言签是由革命先辈后代所写,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也饱含对家人的思念。
01
王尽美,中共一大会议济南代表。1922年6月起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主任,领导山海关、秦皇岛等地的工人罢工斗争。1925年8月因积劳成疾在青岛病逝,年仅27岁。他将“尽美”变作自己的名字,志在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尽善尽美”。
王爱华,王尽美孙女,退休军人。20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会议召开一百周年的日子,她回到中共一大会址。在留言签上,她写下爷爷所作的诗句——
02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1920年8月和9月的第一、第二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陈振新,陈望道之子,复旦大学退休教授,建党百年之际光荣入党。今年“七一”前,他对父亲说——
03
俞秀松,共青团创始人之一,他说:“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1920年4月,俞秀松写给父亲好友骆致襄的信中,就表达了要“进工厂”的想法。1920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5人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初定名“社会共产党”,在俞秀松日记中有相关记载。
俞敏,俞秀松后人,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副会长、监事,致力于寻找俞秀松档案,宣讲父辈一代的家国担当。中共一大会址,他时常回来——
秦鸿钧,党的秘密电台工作者,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之一。他生前使用过的收发报机为中共一大纪念馆二级革命文物。
秦鸿钧孙子秦岭、曾孙秦翊凯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看到了祖辈战斗时的“武器”。时光向前,精神永恒。10岁的秦翊凯告诉自己的太爷爷——
方寸之间浓缩千言万语
张张纸笺汇聚人民江山
快来中共一大纪念馆
在留言签上
书写你的深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