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3:00,《复旦大学、中共一大纪念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等各方领导出席活动并见签。
薛峰表示,两本印有马克思半身肖像的小册子将中共一大纪念馆与复旦大学紧密相连——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馆藏一级文物,“一大”的镇馆之宝。与之相关的故事,“一大”人都如数家珍、耳熟能详。从一百年前陈望道尝到的“真理的味道”,到“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从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到复旦大学。
真理的味道为何如此甘甜?正是因为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几经挫折、惨痛血泪中,马克思主义犹如一道刺破暗夜的闪电,给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了犹如久旱逢甘霖的希望。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矗立起了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
焦扬表示,作为一所拥有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的高校,复旦大学和中共一大有着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青年教员、后来成为复旦校长的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激励和培育无数先进分子投身革命,为我们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国文部教授邵力子,敲响了上海学生响应“五四”运动的第一钟,积极参与筹备了中共一大召开的相关工作。复旦大学和中共一大会址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的早期革命活动,为我党的创建作出了贡献。共同的红色基因成为复旦大学与中共一大纪念馆之间的天然纽带,也为双方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承担起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光荣使命奠定了基础。
今年是建党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承托起“宣誓言、刻初心、创未来”的红色新空间,与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交相呼应,在上海这座光荣之城一齐跳动着一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践行者追求真理的火热初心。
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复旦大学与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战略合作将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馆校联手,发挥红色文化、红色场馆育人作用,加强主题教育与党建共建,推动党的理论成果创新,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红色文化共享。
签约仪式后,复旦大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及院系负责人一行参观了中共一大纪念馆,并观看了情景党课《无人的衣冠冢》。
摄影 | 王芳芳
整编 | 毛文琦、杨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