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关于本馆» 一大动态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正出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论坛”在上海举办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昂扬时代奋进精神,聚集青春力量,进一步推动中共党史研究深入发展,2022年12月16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正出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论坛”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指导,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温泽远,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处长年士萍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出版处相关同志出席。

0仪式环节  

仪式上,徐炯副部长致辞。他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上海理论社科界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和宣传阐释,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传播、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大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并导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再次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这些都表明,我们党对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行动上的部署推进也在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

青年学者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研究和推进,是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本次论坛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正出发”为主题,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青年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必将进一步汇集思想智慧、激发研究热情,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站上新高度、创造新成果。

随后,与会领导为中共一大纪念馆出版的新书《初心照耀——中共一大纪念馆建馆70周年图录》揭幕。中共一大会址于1951年4月勘实,1952年9月纪念馆开放,至2022年已走过70年岁月。70年以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始终坚持耕耘不辍、砥砺前行,追寻革命火种、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信仰之光,为上海全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做出贡献。

此次出版的《初心照耀——中共一大纪念馆建馆70周年图录》,记录了中共一大纪念馆70年来的发展足迹,也呈现出“一大人”70年来的不懈奋斗足迹,为岁月存档,为未来展望,表现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使命担当。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复旦大学、上海市档案局(馆)、上海城建档案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等6家单位获赠新书。

仪式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阮竣主持。

0主题交流  

主题交流环节中,来自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湖南党史陈列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市档案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单位的20名青年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发言交流。

青年学者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伟大建党精神与重要党史人物、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探索等论题,展开深入探讨。

青年学者们的发言,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空、各个行业得以弘扬和传承的生动篇章。青年学者们对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考与实践,彰显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正出发”主题的深刻含义。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处长年士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徐云根担任点评嘉宾,分组对青年学者的发言给予肯定。


△ 第一组点评嘉宾: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处长年士萍


△ 第二组点评嘉宾: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

△ 第三组点评嘉宾: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

△ 第四组点评嘉宾: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徐云根

主题交流环节由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担任主持。

0总结发言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作论坛总结。他指出,本次论坛议题广泛、角度新颖、学理性高、前瞻性强,体现了青年学者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入研究与思考,资深专家的点评更是精彩纷呈,本次青年论坛对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研究更好更快更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 | 张德仁  韩晶     

整编 | 杨华青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