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场活动薪火相传。在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跨越三载,成功举办了100场“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活动。
100家学校、100件文物藏品、100个红色故事、100节思政课内容的背后,是886公里的活动总路程,是33280字的文物讲稿,是近40人的工作团队砥砺深耕、行稳致远的工作长征。
勠力同心 和衷共济
滴水不成海,独木不成林,从2021年10月25日开始,到2023年10月19日结束,从全馆12.8万件(套)文物细致筛选,精选百件送进学校,集全市之力,促进馆校合作的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这是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这是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这是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
“百物进百校 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活动能够成功举办100场,离不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文物局的精心指导,离不开各区委领导和上海市青少年校外联办对工作推进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新民晚报等诸多媒体的精彩报道,离不开学校和老师们的精心策划、全力配合,他们汇集成为支撑力,支持我们砥砺前行。
星霜荏苒 居诸不息
无论路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最初的起点;无论时光怎么飞逝,初心的光芒都永不黯淡。那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征途上留下的有形或无形的印记,都是前行路上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岁月峥嵘,文物因传承而显得生机勃勃;历久弥新,“红色”在创新中更加光彩熠熠。
当《游击队歌》在上海市比乐中学教学楼二楼礼堂响起,老师以一堂音乐思政课的形式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歌声致敬一件革命文物——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生前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盐酸吗啡针剂;当新年第一课的开课铃声敲响,1949年5月由华东军区司令部印制的《入城纪律》走进以“爱国·科学”为优良传统的百年老校格致中学;当李白烈士的17封家书走进李白烈士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的虹口区高中课堂;当志愿军战士用炮弹壳制作的花瓶走进了长期开展丰富红色教育的园南中学,学生们用文物印证历史;当周总理在万隆会议穿着的中山装在3月5日总理诞辰日走进华东政法大学,我们深深体会到,这项极具深刻意义的项目,不仅仅打破了常规单一馆校合作模式,将一大优质的红色资源引入校园,结合了幼儿园常识课、小学道法课、初高中历史课、大学思政课,更深化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着力推进革命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全国馆校合作模式具有实践性。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馆从馆藏藏品中精心挑选的100件文物藏品,全部首次公开亮相。
这些文物中,有反映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舞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文献(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人物的历史遗物(梁仁达烈士被暴徒踩碎的眼镜、秦鸿钧烈士的相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见证(志愿军战士用炮弹壳制作的花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三角刀),有广大人民群众在迈向小康征途中留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美好记忆(全国劳动模范杨怀远使用过的小扁担、拍摄第一代身份证的照相机)等等。我们将这些文物以“菜单式”的方式提供给学校,扩大学校的选择权,进一步凸显学校对于活动的主导力。
宣教专员和部分讲解志愿者,他们将红色故事连同文物一起带进校园,带入课堂,故事真实可考,感人至深。他们用心、用情、用史、用理搭建了一所桥梁,打通“旧时代”与“新时代”的通路,将革命年代与美好生活互相连接,让更多的学生感受革命者们奋斗的足迹,跨越时空去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
盈千累万 不可胜言
“百物进百校 百讲证百年”系列活动也得了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广泛报道,与该活动直接相关的全媒体报道近800余篇次,相关活动视频、文物宣传视频播放量累计破千万,触及人次过亿。不仅有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社、中青报等全国性媒体报道,也得到了上海广播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网、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市级媒体报道,同时吸引了教育行业媒体如上海教育台、上海教育、第一教育等,以及纪念馆行业媒体如中国文物报、纪念馆快讯的报道参与。
其中,2022年1月7日,“百物进百校”活动作为上海市贯彻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利用校内外资源提升教学水平的典型优质案例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新民晚报作为活动全程合作媒体,将文物视频与进校园活动收录在新民晚报客户端“红色文化”专题集中介绍。
同时,我们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官方微博开辟了微博话题#百闻不如一件#,截至目前,该话题累计阅读次数160余万。
奋楫笃行 臻于至善
脚踏实地的行动,付出心血的奋斗,坚韧不拔的信念,这就是一大项目的青年,我们一起携手走过三载春夏秋冬,让100场活动蓝图成为现实,终抵梦想的彼岸。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横跨三年,活动圆满收官,取得累累硕果: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2021-2022年度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项目、2022年度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善用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重要路径。
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中共一大纪念馆将继续不忘初心,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更好地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是结束,亦是开始。新一季的“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即将与大家见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