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上课堂,着力打造服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质服务平台,4月3日上午,中共一大纪念馆带着馆藏珍贵文物藏品——志愿军战士用炮弹壳制作的花瓶来到了上海市第十中学开展“百物进百校 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活动暨上海市第十中学‘红色融创课程’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这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的第40场活动。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礼兵队的护送下,一只瓶身上写着“赠给亲人”四个大字的花瓶揭箱示人。这件用炮弹壳做成的花瓶,通高15.5厘米,底部直径9厘米,上下凹槽处涂有四色彩带,除了瓶身上有绿色颜料写成的“赠给亲人”四个大字,另有“勇士部三大队”的落款。
“这个‘亲人’是谁?时钟拨回到71年前。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入到朝鲜战场中。前线的条件异常艰苦,但志愿军将士们不畏寒冷的天气、无惧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坚持在前线浴血奋战。”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苏顺顺深情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
“慰问团每次都会带去大批珍贵的物资和慰问品,如:印有‘祖国人民慰问团赠’‘赠给最可爱的人’等字样的茶缸、手绢、毛主席像章以及人民群众自制的各种物品。志愿军们每每见到慰问团的同志,就好像见到了久别亲人,大家拥抱在一起,眼含着热泪,久久说不出话来。”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保管专员张安可为同学们详细介绍这件文物的同时,还介绍了中共一大纪念馆馆藏的韩德彩将军击落的F-86战机残骸制作的两双透明筷子及其他的赴朝慰问团礼品。
随后,学生代表们近距离观看了这件珍贵文物藏品。
志愿军炮兵战士用美军的炮弹壳刻上“花”字,做成花瓶送给慰问团的同志。它见证了中国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一心。而敌军的炮弹壳则是战利品的象征,志愿军将士们希望用像鲜花般美好的和平来回报祖国和人民。
在活动中,来自黄浦区教育系统“师说”理论宣讲团的成员陈正皓老师现场开展了“烈火淬英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宣讲活动,陈老师立足历史史实,从“何谓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弘扬和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三个方面深入挖掘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陈正皓老师说:“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精神的背后,有掷地有声、言出必行的中国声音,有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中国胆魄,有勠力同心、不胜不休的中国意志,更有独具特色、效能非凡的中国制度。”
“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将持续走入上海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截至目前有100余家学校参与报名,活动报名通道持续开放。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实践,也是上海依托校外活动联席会议机制,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系统构建馆校全方位实践育人共同体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