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30日,“自信自强铸辉煌——红色文旅智慧融合发展峰会”暨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上海举办。在31日召开的以“新时代如何做好纪念馆展陈”为主题的展陈分论坛上,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谢晓婷以“国保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基本陈列”为切入点,向大家完整清晰地展现了一个优秀基本陈列从策划发展到最终呈现的过程。
谢晓婷,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研究馆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由她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获2013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她组织策划的“大英博物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精品展”获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匠心筑梦——新苏作的历史记忆”特展获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荐活动重点推介项目。她任苏州博物馆馆长期间,“纯粹江南 技忆苏州——苏州博物馆西馆基本陈列”荣获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谢晓婷先后从事博物馆公众开放服务、图书编辑出版、学术会议组织协调、展览策划、员工教育培训、对外交流、博物馆评估等各项工作。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国内各类学术研讨会并先后正式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博物馆策展理念、实践与思考》等。
“万古忠义——太平天国忠王府基本陈列”展览筹备历时八个月(不包含撰写内容陈列大纲的时间)。在忠王府整体维修期间,我们根据内容大纲深化设计。在2023年4月份维修完成后,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布展施工。展览于2023年5月18日正式开展。开展后,观众在展览双线并行的叙事指引下,开始进一步关注到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建筑、历史以及梁上彩绘。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也逐渐关注我们的展览。
特别的空间:在国保单位里做展览
苏州博物馆的整体格局由2006年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2021年建成开放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包括太平天国忠王府在内的两个国保单位、一个省保单位和两个市保单位共同组成。太平天国忠王府在1961年成为第一批国保单位,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建筑建成之前,苏州博物馆一直是在太平天国忠王府办公的,因此我们对这个国保单位特别有感情。
太平天国忠王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占地面积16050平方米,建筑面积7636平方米,是目前全国保存较好的、最为完整的太平天国王府。因为忠王府西临苏州博物馆,附近还有狮子林、拙政园等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拟凭借这样的区位优势打造一个文旅融合的项目。
特殊的区位:东西过渡 承上启下
苏州博物馆的整体建筑格局分为东、中、西三路,我们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了以保护为前提的利用规划。
西路是苏州博物馆的本馆,集合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等功能。同时因为苏州博物馆下辖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因此规划了两个系列的工艺陈列,第一个是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展览,集合苏州的工艺大师以及非遗大师的系列作品展示,同时还收藏这些大师的获奖作品,丰富我们的馆藏;第二个是2021年刚开的长三角非遗系列陈列,展出了上海玉雕、浙江青瓷,虎丘盆景等系列展览,接下来计划展出朱炳仁老师的铜器展。
东路拥有八旗奉直会馆、文藤,拟规划为苏博本馆的文创、休闲、社教功能补充空间。因为在东路有两个比较好的资源,第一个是苏州唯一的一个室内古戏台,今后会有不定期的昆曲等艺术节目在古戏台演出;第二个是文徵明先生在设计拙政园的时候亲手种下的紫藤树,现在苏州博物馆每年把它的种子做成文创产品,这也是博物馆非常热销的一款文创产品,往往一上线就一售而空。
忠王府作为苏州博物馆整体建筑的中路,东西过渡,承上启下,既能展示太平天国文化历史,又承载主题文化活动体验的功能,以下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忠王府基本陈列规划时的一些想法和特点。
特色主题 历史+建筑彩画 双轴线
在做忠王府基本陈列提升规划的时候,我们根据其特点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模式,一方面围绕忠王李秀成的讲述,记录太平天国的历史;另一方面突出体现建筑本体与彩画。
“万古忠义”——见证李秀成忠义一生
忠王府在改建前,以复原式展陈为主,根据当时英国的学者收集的一些图片和文字的资料,复原了忠王李秀成的议事厅,在后殿复原了太平天国的礼拜堂。从2007年开始,苏州博物馆针对忠王府的展陈做了观众问卷调查,经过一些跟踪式调查发现,按照原来的参观动线,以苏州博物馆本馆作为入口,忠王府作为出口,很多观众就仅仅把忠王府作为出口,并不关注里面的复原陈列。因此,这次改陈我们不再用复原式的陈列形式,而是以大殿为核心,辐射东西庑廊,以展览的形式,以忠王李秀成的一生为主题,结合馆藏的一些忠王府遗物藏品,生动再现太平天国的历史往事。
展览通过四个篇章揭开李秀成个人命运与太平天国历史相互交织的尘封往事。
第一部分“忠王显锋芒”,以忠王的历史进行阐述,包括:忠王的档案、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人物关系、太平天国大事记、太平天国知多少等4组内容,列数了太平天国任用的一些能打仗、能干事的王,阐述了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包括纲领、文字、官制、服饰、文字和婚姻制度等。
第二部分“忠王安苏州”是重点部分。这部分主要讲述忠王在苏州所做的事情,包括:建立苏福省、苏福省的主要政治措施、苏福省的主要经济措施以及太平天国苏福省苏州郡佐将表等,以点带面地阐述了忠王在苏州的各项政绩。
第三部分“忠王战上海”。忠王在苏州建立了苏福省之后,同清军分两次在上海进行交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平天国对上海的第一次经济繁荣很有影响。当时,太平军打到江浙之后,江浙很多富户为了躲避战争带着资产和人口、文物来到上海。举个例子,非常有名的中医药公司——雷允上,就是当年吴门名医在苏州开设了雷诵芬堂老药铺,始创雷允上药业。太平天国进攻苏州,雷氏家族将店迁至上海。太平军败退,雷氏家族重返苏州,形成了以苏州为总号,上海为分号的雷允上格局。在“忠王战上海”的部分,还展示了忠王带领军队进攻上海的形式图、介绍了太平军与对方力量的对比及太平天国的武器状况,太平军武装力量有非常高的提升。目前苏州博物馆还收藏了在苏州葑门地区发现的两个太平天国的大炮。
最后一部分“忠王尽忠义”。忠王在南京被俘之后写了长达五万字的万言书。很多人对“忠王不忠”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点评,包括他的对手李鸿章,战上海时期的戈登,后期的梁启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我们把这些点评放在展览的最后予以形式设计的辅助从侧面为忠王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遇见李秀成”——定格李秀成人生片段
“遇见李秀成”讲了忠王的一生,分为“藤县参军”“天京事变”“受封忠王”“民不能忘”“反帝抗争”“狱中自述”六个小故事,通过一幕一幕场景戏,以忠王自己叙述的形式讲述清楚他一生的故事。同时后期我们也会配合六幕的场景戏做进一步的社教活动。
展览中,我们选取了苏州博物馆馆藏品,同时也跟南京的城墙博物馆、南京的天王府、中国国家博物馆借了相关藏品做了复制品。
“再现与见证”——还原忠王府建筑变迁
我们通过沙盘的模式和影片的叙述对忠王府建筑的多次变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读。忠王府在1860年建忠王府之前有很多的建筑。1860年后,李鸿章对忠王府进行了第一次改建,把它改建成了北京人的八旗奉直会馆,因此才会有古戏台的出现。后来它成了清代昆曲家张履谦先生的居所,随后成为当时的政府所在地,再往后成为苏南文馆会的办公地区。
“太平天国艺术”——描摹忠王府彩画之美
忠王府建筑上的彩绘和壁画也十分有特色,后殿结合东西厢房共有341方清代苏式典范彩绘和9幅太平天国时期绘画艺术非常高的壁画,从“意•题材纹样”“形•构图方式”“技•绘图工序”“色•绘图颜料”等进行了一一解读。通过彩画的历史和记忆,艺术化呈现忠王府的彩画之美。
这是整个空间的安排。展览从西路到中路会有很多入口,因此我们把叙事放在了中路的大殿的部分。中路建筑的格局,可以从中心辐射到前殿是“遇见李秀成”和后殿对彩画的解读。这样的空间安排使得观众无论走进哪个入口都能看到关于太平天国相关陈列的内容,同时每一块内容又是独立的。
设计理念:因借体宜
展览在内容上做了减法,不再讲整个太平天国非常宏大的叙事,而是聚焦到忠王李秀成。
但展陈设计上,我们选择做加法。国保单位是不能动的,必须要把它在内部进行包装,所以尽量做到轻装修、不遮挡,让大家既能够看到展陈的内容,也可以看到比较有特色的彩画部分。在选材上面,我们比较注重利用可循环、可以再生的材料,以此践行低碳节能环保理念。
三大创意
忠王府的改陈有三大创意:
第一个创意是“再现与见证”忠王府。展览通过沙盘和影片的结合进行了历史建筑方面的解读。
第二个创意是“行走间‘遇见’李秀成”。我们借助戏剧的场景,让李秀成自己讲述他的一生。我们通过李秀成第一人称的叙述,并且把它录制成大白话,比如“我们家年少家贫、参加了太平军、全家人过上了好日子”等,让观众穿梭其中,可寻找忠王声音,翻阅忠王字迹,在行走间遇见历史。
第三个创意是“苏式彩绘的‘美术馆’”。我们通过对341方的彩绘解读,让大家能够感受到江南苏式彩绘之美,同时还设置艺术装置、矿物颜料阵列与彩画拼图活态互动,以便于年轻的游客打卡。
我因为在文物处工作了三年,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都有一些接触,因此在装修的时候非常严格地强调安全保护的原则。展览采用摆放式布展方式,在不破坏原建筑顶、地、墙的前提下,融入展陈,实现可复原的设计。为保护梁柱结构、梁上彩画,灯光、音响等设备均采用梁柱套管抱箍、轨道吊挂的方式进行设置。布展材料采用绿色环保材质,注重防潮防霉防虫防火。所有电源线均进行套管处理,以保障古建筑用电安全。
国保单位的维修要过一年之后才进行国保单位验收的。我们前期收集所有维修现场的图片和摄影、摄像素材,以便一年后可以给专家看到比较清晰的维修过程。
这次展览内容严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研究太平天国的专家对内容框架进行了比较严苛的审稿,同时报主管部门以及宣传部审核。
本次展陈提升也有详实的形式考据。我们通过走访南京太平天王府和浙江金华侍王府,考证展陈形式。
在照明方面,我们也做了特殊设计,白天和晚上采用了不同灯光照明度,以备后续节假日期间的夜开放和文旅融合项目使用。布展人员通过手机蓝牙就能够调节在忠王府灯光的模式。
总的来说,我们在国保单位里面要从以下三点着手才能做好基本陈列提升:
首先,要对建筑的历史、相关人物的历史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度的了解。
第二,维修的工作或者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的前期,进行比较早的启动展陈工作。
第三,要对观众的行为和观众构成兴趣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的分享,谢谢。
(文稿经专家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