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关于本馆» 一大动态

策展人手记 | 山海不为远,并肩向未来


2023年2月25日,“沪明情 向未来——上海、三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正式接受第一批观众的检阅。开幕式当天,我和团队伙伴跟在涌动的人潮身后,回想一个多月来筹备布展的点点滴滴,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此次展览作为红色主题的交流展,由上海和三明两地联合举办。2022年10月,一大调研团队来到三明,在拜访学习了当地十余个红色场馆和文化园区后,被这片土地所涵养的红色血脉和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也讶异于上海和三明竟有着长达百年的深厚情缘,并由此结识了一群热情好客的三明朋友。于是,一个通过联合办展向上海观众介绍三明革命与建设历史的想法,在双方的心中生根发芽。

经过反复商议,展览主题确定为“沪明情 向未来”。要通过四百平米的展厅面积讲好上海和三明的历史情缘绝非易事,我们将百年历史拆解为四部分:“再谱新篇”奠定新时代大政方针基调,“火种赓续”回溯中共中央在上海与三明所在中央苏区的携手渊源,“山海情谊”聚焦上海援建三明“小三线”建设的动人往事,最后以烟火气的“当一天三明人”展项结束整个展览。

团队成员不舍昼夜,在有限的时间内查阅数百万字的文献专著、上千张历史照片和几十份近现代档案,观看并聆听了数十小时的纪录影视、口述档案等音频资料,在此基础上打磨形成内容文本,接受各方的审查检阅。

进入形式设计阶段,整个团队驻扎在展厅现场办公,认真打磨每一稿方案,反复商讨每一处细节。树德里楼上的点点灯光,见证着我们埋首案牍、挑灯夜战的奋战历程。十余天时间里,有灵感乍现的豁然、一拍即合的喜悦,亦有死线逼近的焦灼、方案被毙的沮丧。尽管疲惫,但大家始终热情洋溢、士气高昂,以饱满的精神打好这场攻坚战。

整个过程中,三明各家兄弟单位出了很大力气,不仅及时提供展览所需的各类内容和素材,还慷慨拿出馆藏珍品。由是,一批见证三明苏区、长征历史的革命文物和援建工人、工厂的实物,得以跨越千里和上海的观众见面。尤其是三明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和同志,在商议和协调过程中给予了极大帮助。

为深入挖掘宏大历史背后的微小细节与精神情感,我们在建党、苏区和长征时期的革命文物和图文叙事中融入人物故事,将闽西建筑、长征军号和红军标语等元素叠加进形式设计,以独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符号象征三明所蕴含的红色资源和革命历史,揭示当地人民为苏区、长征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牺牲。

我们重视亲历者的真实记忆与情感,因此大量使用讲述上海、三明历史渊源的《沪明往事》纪录片片段,借由口述历史影像和当年的工厂实物,试图揭示背井离乡的上海工人从身份失焦、认同建构再到终身奉献的艰难过程,使观众理解他们在当年所做出的“无悔的抉择”。

在展览最后,我们重点介绍三明新时代在“医改”、“林改”、“教改”等领域的发展成就,试图向观众呈现一个在改革浪潮中劈波斩浪、欣欣向荣的现代三明,揭示这座城市的发展奇迹背后两地人民的辛勤付出与伟大智慧。

为使观众领略三明城市的独特魅力,团队绞尽脑汁、精心打造“当一天三明人”展项,以灯箱、文字墙、场景还原、多元交互等形式立体展现当地的山水风景、人文历史和方言习俗,以沙县小吃、闽西方言、著名景点等意象,激发观众了解与探索三明的欲望。

奉献与牺牲,是贯穿几代上海和三明人始终不变的精神,他们当中,有负伤掉队却将行军器皿终生携带的红军战士,有永久倒在湘江岸边的三明籍士兵,有携家带口、开荒拓土的上海工人,有无数个为城市发展竭尽全力的普通建设者。一位沪厂职工说道,“每个年代的人都非常努力,不问输赢、不问成败”,在猎猎飘扬的革命旗帜下,在高歌猛进的社会建设中,一代代中国人民为心目中的理想事业抛洒热血与汗水,舍弃包括生命在内的全部。

在展览筹备的日日夜夜中,这股精神力量始终鼓荡在团队成员的心中,促使我们反反复复地斟酌思考,一而再再而三地和自己较劲,力图用最贴合、最出彩的形式,酣畅淋漓地讲好他们的故事,让他们从历史的烟尘中走出来,鲜活地现身在场。这既是我们团队始终如一的理念,也是全体“一大人”义无反顾的使命担当。也正是这样的力量,使得上海、三明两地纵使相隔山海,依旧情谊绵长。未来的奋进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并肩携手、再谱新的篇章。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