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关于本馆» 一大动态

育才计划6丨杨华青: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2021年10月,中共一大纪念馆首批“育才计划”拉开序幕,七名青年职工就此踏上新的征途,喜得良师解惑,幸与益友同行。在锻炼的这段时间中,他们不畏付出、勇敢前行,一个个项目从无到有,一幅幅蓝图由简到繁。知之,行之,思想碰撞的小小闪光,就这样在“育才计划”中开花结果。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负责“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向阳而生”项目的杨华青。


2021年10月,我馆正式启动“育才计划”。我有幸入选其中,并成为“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向阳而生”项目的负责人。


△ 杨华青和她的带教老师马玮佳


“向阳而生”是一个以向日葵为载体的、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主题教育活动,配套有劳技、科普、写作、美育、媒体、德育等六大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悟养育不易,常怀感恩之心,从小立志“做一粒好种子”;在孩子们种下向日葵种子的同时,也在他们心里种下希望和梦想的种子,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童心向党,献礼党的二十大。



“向阳而生”项目在项目组的汗水浇灌和悉心呵护下,破土发芽,茁壮成长。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我也仿佛一颗种子,蜕变成长,收获满满。


种下信心  迎接挑战


“向阳而生”项目组于2022年3月正式成立,3月8日召开第一次项目组会议,讨论项目书细节、确定合作方及合作模式等事宜。正当项目组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上海。



疫情期间,工作推进极其艰难。但是办法总比问题多。无法见面,那就线上开会;上海的工厂都在封控中,那就联络外地的工厂加工生产;无法实际看到样品,那就先通过照片和视频打样;无法实地拍摄宣传片,那就先做好分镜头脚本和demo;只能封控在家,那就先抓紧推进在家可以完成的部分,比如VI设计、APP开发等……仅疫情封控期间,召开各种类型的工作推进会就有4次,形成工作周报/阶段性汇报材料17份。



“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这个信念就如同一粒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种在了项目组成员的心里。


茁壮成长  激活能量


向日葵有两个花期,一是4、5月份种,7、8月份开;二是6、7月份种;9、10月份开。“向阳而生”项目最早也计划根据自然规律分两期开展,4、5月份先在上海造出声势,再在7月份走向全国。受疫情影响,活动没能赶上第一个花期上线,留给项目组的时间只有第二个花期了。解封后,项目组抱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心态,全力投入到了活动上线的筹备中去。





6月1日起,全市各行业有序复工复产。中共一大纪念馆,合作单位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新闻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东方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均第一时间复工,许多在疫情期间难以推进的任务得以陆续落地。摄制团队投身到宣传片和科普视频的实地拍摄中;“向阳而生”种植包陆续下线交付;APP不断测试和完善中;启动仪式也紧锣密鼓地准备中……项目组的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全身心地投入到7月的活动正式发布中。





历经磨练  蜕变成长


“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向阳而生”主题活动最终作为中共一大纪念馆2022年度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研学活动的一部分,与《开天•“一大”本》创意童书、上海市素质教育优质课程“树德有为 雏鹰少年”红色思政教育进校课程服务项目共同重磅推出。



这是一个大型的仪式,又有诸多的细节设计,这就需要我既有整体的全局观,又要心细如发关注到每个细节。



时间紧、任务重,在工作推进中,就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党委书记、馆长薛峰,党委委员、副馆长阮竣,带教老师马玮佳都为我作出指导、给出建议、提供帮助、批评鼓励。



正如薛峰馆长曾在“育才计划”的阶段性汇报会上所比喻的,就像对待小树苗一样,适当的时候也要“踩两脚,实实土”。



在仪式结束后,馆领导也带着我们认真做好经验总结和问题复盘。我将这些从实践中提炼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内化为我个人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转化为项目组后续运行的规则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挺直腰杆  全力推进


启动仪式只是一声发令枪,枪响后,项目组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项目推进中去。


8月,项目组联合上海辰山植物园,邀请种植专家、科普专家,以劳技、科普入手,发布植物科普课程8讲;同时,项目组又联合本馆宣传教育部,邀请非遗艺术家,以线上课程+线下活动的形式,打造暑期非遗课2期;此外,项目组还针对来馆参观的家庭团队,推出线下亲子课程。





“向阳而生”是个to C(面向个体)的项目,每个种植向日葵、聆听讲座、参加比赛的孩子都是我们的用户,他们可能有多种多样的想法,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就需要大量的沟通,这是一件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在馆领导的关心和统筹下,在多个部门的协调和支持下,9月,新的项目成员充实到项目组中。



此后,项目组火力全开,打造9月开学季×SEED大师课。SEED大师课以Spirit精神、Effort努力、Enthusiasm热情、Dream梦想为内涵,邀请知名大咖、专家,依托向日葵这一载体,从道德教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多个维度,拓展学科的多元化学习。9月1日,时代楷模钟扬教授夫人——张晓艳教授为孩子们讲“开学第一课”,带领孩子们了解钟扬事迹,感悟“种子精神”。而后,复旦大学杨俊蕾教授从文学角度,华东师范大学毛毅静教授从艺术角度,上海市摄影协会郑宪章老师从摄影角度,带孩子们领略“一朵向日葵能带来多少可能性”。SEED大师课总计线上收看量超6万,点赞量超5万。SEED大师课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逾30家主流媒体参与活动报道。





活动启动以来,来自全国15个地区的5000余名中小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种植“向阳而生”的向日葵。


<path></path><path></path><path></path><path></path>




配合活动,9月17日,“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我心中的向日葵”全国青少年文学艺术创作大赛启动,鼓励青少年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表达童心向党、向阳而生的积极寓意。大赛共计收到作品近700份,其中绘画作品369件,书法作品111件,作文83篇,新媒体作品15件,摄影作品118件。二十大期间,项目组选取部分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此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程美华深受活动感召,有感而发创作了同名金山手工艺丝毯作品《向阳而生》,并由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捐赠中共一大纪念馆,为活动增光添彩。



开花结果  收获感恩


通过项目锻炼,我全面提升了合作洽谈、沟通协调、通盘统筹、项目路演、大型活动策划与执行、应用程序产品设计、拍摄编导、文案写作等全工种的能力。我也如同一颗种子,充满生命力,扎根土壤,努力生长,开出向阳之花。



目前,“向阳而生”活动已接近尾声。当看到孩子们种下向日葵种子时兴奋又期待的表情,看到他们在种子发芽后露出的惊喜又雀跃的笑容,看到他们上科普课时求知而好奇的眼神,看到他们在“向阳而生”APP中细致而生动的种植观察记录,看到他们充满想象和希望的向日葵画作,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唯有不负韶华,踔厉奋发,方能茁壮成长,开出向阳之花。



植物很简单,只要养分充足,就能发芽长大。

植物很努力,脚下扎根土壤,抬头向阳生长。

植物很坚韧,历经风吹雨打,依旧挺直腰杆。

植物懂感恩,报美丽于自然,还硕果于大地。


希望你我都这样。



撰稿 | 杨华青

摄影 | 王芳芳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