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上海市委网信办和人民网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上海站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于5月5日-9日举行。
作为主题采访的首站,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迎来了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上海主要新闻网站的三十余名记者。采访团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实践的精神力量之源。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在接受集体采访时回应道,中共一大纪念馆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过程,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当下的主要工作目标。

中共一大纪念馆保存着12.8万件(套)革命文物,馆藏资源丰富且珍贵。近年来,中共一大纪念馆推出了“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等展陈活动,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在薛峰看来,保存好革命文物是纪念馆的历史重任,把革命文物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则是纪念馆的社会责任。
据薛峰介绍,中共一大纪念馆注重把讲解词中的质朴语言表达转化成为丰富的互联网“产品”,比如制作成系列党史题材微视频,真正做到让红色场馆里的文字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故事,可以采取更多方式、依托更多平台跟受众“见面”。薛峰说,建设成为记录和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内容生产基地,这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梦想。
近年来,一些外国政要纷纷前来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向全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平台。薛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与趋势。“当世界各地人士来到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来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就会更加深切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这里诞生、如何从这里出征、如何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的。”
针对青少年充满活力和求知欲的特点,中共一大纪念馆把党史知识“串联”起来,印成了一张“大报纸”,再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中的文字印刷在“大报纸”背面,用加粗字体拼成马克思、恩格斯画像。“青少年看到这样一份充满艺术感的党史知识文创产品,就会很感兴趣。”薛峰说。
2021年以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坚持推出“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百件革命文物藏品进课堂活动,为大中小学办好“大思政课”提供了沉甸甸的课程资源。
迄今,中共一大纪念馆已经开发了数十节重要历史节点讲述课程,不仅讲解文物所体现的革命斗争历程,而且讲述文物保管人员所付出的心血。
薛峰说:“围绕着革命文物和它的历史背景进行生动的思政教学一定要深入,不断守正创新,把大思政课做活做新,做得更加有成效。”
据介绍,活动期间,记者们将先后深入黄浦、浦东、青浦、闵行、松江等区调研采访,共同感受这片热土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上海方案和上海智慧,用镜头和笔触探寻、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