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处的设立
01
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正义主张
02
团结各界人士、壮大爱国民主力量
03
撤离上海
04
周公馆

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又称周公馆),是1946年周恩来在上海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

1979年2月,经中共上海市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同意,修复旧址,恢复原貌,建立纪念馆。1981年6月5日,邓颖超等中央领导来旧址参观踏勘,根据邓颖超的回忆,将原复原在三楼东间的周恩来办公室兼卧室,移置到一楼东间。1982年3月5日,纪念馆实行内部开放。1986年9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1994年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将思南路73号旧址毗邻的71号内8户居民迁出,作为纪念馆的业务办公用房。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73号、71号两幢楼房全部占地面积234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

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筹建初,属上海博物馆领导。1985年3月,改由中共一大纪念馆领导,成为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个部门,对外仍相对独立。1988年5月,根据市文化局党委指示,纪念馆除党的关系仍属中共一大纪念馆党支部领导外,行政、业务等工作完全独立,成为一个独立建制的单位。1988年10月,纪念馆改属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领导。1998年4月,根据市文管委的指示,纪念馆取消独立建制,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合并,划归中共一大纪念馆领导,原纪念馆机构撤消,成为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个部门。纪念馆的文物藏品、资料和照片等归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管部统一管理;有关人员也调入中共一大纪念馆统一安排使用。纪念馆对外仍相对独立,主要承担旧址保护和开放接待工作。

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周公馆)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办事处的设立

1946年5月,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至南京,继续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同时在上海积极筹设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党内设立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简称“上海工委”,直属中共中央南京局)。因国民党阻挠,6月,中共代表团在租用的上海思南路107号(今73号)设立办事处,对外称周公馆(周恩来将军寓邸)。

宣传中国共产党
  和平民主正义主张

1946年6月,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并在国民党统治区强化专制统治。办事处通过记者招待会、出版刊物等方式,揭露美蒋勾结、玩弄假谈真打的阴谋,宣传中共和平、民主的主张,扩大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影响。

团结各界人士
  壮大爱国民主力量

办事处、上海工委广泛联系中外进步人士积极增进和加强与各界进步人士的情谊和团结,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他们关怀和照顾,努力推动爱国民主活动的开展。同时,通过谈判活动,教育和争取中间人士,从而壮大了进步力量,孤立了少数反动势力。

撤离上海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单方面召开非法的国民大会,关闭了和谈大门。同月19日,周恩来返回延安。此后,办事处改作联络处。1947年2月底,国民党上海当局无理限令办事处成员撤离上海,并公开监视周公馆。董必武率领留守周公馆的最后一批成员坚持斗争,直至3月5日撤离上海。

上一页
下一页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3202号 沪ICP备10006888号-1

Copyright © 202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