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轮疫情中,“一大人”不忘初心,处处奋战在战“疫”一线,同心同德同力同行,为上海战胜疫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而努力。在这里,他们既分享自己难忘的经历,也记录身边看到的抗疫故事。他们看见,他们讲述,他们记录。这是“一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一大人”的忠诚与信仰。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党政办公室顾大治的社区抗疫志愿服务记实。 

从3月28日我报名小区志愿者,一眨眼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参与到了小区志愿者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从快递送货上门到搬运援助物资,从协调小区团购到管理楼层志愿者团队,从核酸扫码检测到核酸样本转运。记得4月9日启用新的核酸码,为配合医护人员核酸采样,我接手了扫描核酸码的工作。通过短暂的培训,我就下载好APP开始上岗,由于首次使用核酸码,软件对外籍人士和儿童的识别度较差,导致第一次采样工作从下午2点到晚上10点才完成。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我们几个扫码员在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第二天一早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交流和汇总,并将意见反馈给了居委,为软件的调整和改善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


在整个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小区里形形色色的志愿者,下面我就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35号楼的陶老师是上师大附中的一名教师。除完成每周备课和在线课程外,她几乎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志愿者工作上。她是我们小区志愿者中的老法师,也是最早投入核酸扫码工作的志愿者之一。她通过PPT自学,接着和其他志愿者交流,然后摸索出自己的方法,小区由她培训上岗的“徒弟”多达8人。她不但帮着带教,还承担着救火队员的职责,哪个点位人手不够,她就会奔赴哪个点位,使得每次核酸检测工作都能及时有序地完成,为小区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推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号楼的潘老师是一位党员幼儿园老师,除了是第一批加入到志愿者团队的元老外,还是普陀区区委组织部授命的党员联络员,负责上传下达和协调工作。她除了日常志愿者工作外,还承担着整个小区对外配药工作,每周需要登记信息,收集医保凭证,分类归纳,再联系医院,安排人手上门取药,为小区架起从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到居民间的一座“守护桥梁”。此外潘老师还是小区宣传干事,日常志愿者服务时,总离不开她拍照留影,收集素材,为积极向上地宣传抗疫政策,传播正能量作出了她的贡献。

同心抗疫

37号楼的沈老师就职于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他为人耐心,当小区需要核酸检测服务人员时,他早早地就到场协助居委布置核酸检测场地,帮助年长有困难的居民登记二维码信息,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为确保人员不交叉感染,他严格把控分路径管理。对遇到问题的居民,他能够耐心沟通和细心解释,为配合小区核酸检测工作的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34号楼的张老师是通用汽车的一位党员,从事于物流股工作的他,对于物资的分拣派送有着深厚的经验,他带着这份宝贵的工作经验投入到社区物资分配工作中,使得物资保障任务能够顺利有序地完成。作为一名党员,张老师也是第一时间报名了小区志愿者,负责发放物资保障居民生活、维持核酸秩序等工作,为坚持动态清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几位志愿者只是小区内近200名志愿者中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些志愿者,在居委的组织和带领下,团结一心、不懈努力、无私奉献,为小区构筑了一道防疫的屏障,守护了小区的安全和平安,更为上海抗击新冠疫情大战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致敬可敬可爱的志愿者

△ 视频制作特别鸣谢:中环花苑邵俊杰

撰稿 | 顾大治
整编 | 王锦旋

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