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轮疫情中,“一大人”不忘初心,处处奋战在战“疫”一线,同心同德同力同行,为上海战胜疫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而努力。在这里,他们既分享自己难忘的经历,也记录身边看到的抗疫故事。他们看见,他们讲述,他们记录。这是“一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一大人”的忠诚与信仰。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安全保障部乔玮麟和陆朝阳的驻馆抗疫志愿服务记实。
当前抗疫工作仍然复杂且严峻,为此,作为“一大”的最前线,我必须做好本职、坚守岗位、勇于承担,做好馆内保障工作。
当馆内发布需要人员驻守通知的那一刻,我向组织提出申请,同时也与我的家人进行了沟通并且获得了他们的支持。这29人的队伍中,大部分同志都艰难做出了暂时舍弃各自“小家”的选择,毅然决然地加入到这个守护我党精神家园的“大家”之中,同时也感谢馆领导对于我们的信任,把这个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托付给我们。
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个体,那么我们现在组成的这支队伍终将是不凡的。无论是组织协调的我馆职工,还是确保全馆日常安全的保安,无论是维护场馆内设备正常运行的物业,亦或是为全馆清洁消杀的保洁,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成为抗疫战场上的“战友”,而在这些“战友”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越是简单、基础、细致的工作,越能体现我们驻守单位、奋战一线的价值。
除了完成每日正常工作外,我们的保洁师傅还为场馆外的外立面进行了除碱清洁,他们爬上登高车仔细地擦拭着每一块墙砖;受全市管控影响,绿化养护工作未能正常进行,而我们的物业师傅从工具房拿出了园林剪为百年古松下的草坪进行修剪,并用他们的双手拔除了多余的杂草。
疫情驻守期间,大家用瑜伽垫打着地铺,睡着紧急采购回来的睡袋。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家没有任何怨言。这是对工作岗位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这也正是 “抗疫精神”大爱的彰显。
从主动申请驻守至今已有近40个昼夜,而在全上海抗击这场疫情的第一线,比我时间更长更具风险的岗位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更是疫情路上的逆行者,是人民的守护者。陈奕迅的《孤勇者》在疫情期间上了热搜,这首歌的歌词和这场抗疫挺贴切,我觉得这群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就是这场“战疫”中的英雄。尽管也会对小家充满思念和愧疚,但我相信随着上海社会面逐渐清零,更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我们伟大的党会带领我们政府守“沪”好这座城市,我们终将迎来最终的胜利。我们的付出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我们的小家即将迎来久别重逢,我们的“大家”即将迎来更为灿烂的“黎明”,上海加油!
(乔玮麟)
今年上海的春天是一个寂静的春天,疫情从3月初开始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天空慢慢地弥漫、笼罩。作为来上海十四年的新上海人,这里算是我的第二故乡,算下来在这座城市生活的时间比在家乡还要长。疫情的到来,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恐慌,更多的是淡然,因为上海以往的疫情病例处理效率让我坚信上海足够强大可以处理好这次疫情。
3月25日,了解本馆因疫情原因需要人值守,本着肩负“一大人”的担当和使命,我毅然申请了值守的岗位。起初因为封控管理,我们的驻守有些许不便利,例如餐食的供应问题,人员的起居问题,但是在馆领导的帮助和街道的支持下,我们有惊无险地渡过了难关,同时家里不时传来“又收到物资了”的消息,这让我们更加坚信上层管理者们并没有忽视民生问题。
馆内重点部位巡查
在这期间疫情的态势千变万化,每天各种传言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个别队员们心里难免也有一些紧张和抱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和大家增进交流并且倡导大家不要太关注杂乱的消息,多和家里人沟通,看到家人健康平安,自己的心里也就平和了。
因为封闭管控的时间比预料中长,有名队员带的日常用药面临断药的情况,我立刻与快递和药店沟通。但因为附近药店关闭或药物断货,只能选择更远距离的药店。在多方配合帮助下,快递小哥快速把药送了过来,在和药店沟通的过程中才知道,在政府要求下很多快递物流是优先配送药物的,而且并未收取高价的跑腿费。
展厅设备运行情况巡查
诚然在这次疫情大考面前,上海防控压力很大,但正因为此,我们看到了政府动员能力的强大;其次奥密克戎病毒确实狡猾,目前还没有一感染就能筛选出来的有效方法。我们要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同时也切身感受到政府作出的不断努力。驻守的这段经历让我充分感受到各个方面的声音,各个方面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了我统筹协调的能力。
春天的宁静是为了夏日的喧嚣,我坚信现在只是黎明前的黑暗,疫魔必被战胜,困难只会让“一大人”的称号熠熠发光。
(陆朝阳)
撰稿 | 乔玮麟 陆朝阳
摄影 | 乔玮麟 陆朝阳
整编 | 毛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