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轮疫情中,“一大人”不忘初心,处处奋战在战“疫”一线,同心同德同力同行,为上海战胜疫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而努力。在这里,他们既分享自己难忘的经历,也记录身边看到的抗疫故事。他们看见,他们讲述,他们记录。这是“一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一大人”的忠诚与信仰。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藏品保管部嵇姝姝的社区抗疫志愿服务记实。
3月26日,小区有阳,进行了封控管理。于是,小区变成了由居委干部、志愿者、小区居民组成的大家庭。政策宣传、信息公开、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物资发放、团购,在大家的紧密配合下,封控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居委成了大家长,负责政策的宣传落实、小区疫情信息的公开以及组织保障居民的封控生活;志愿者成为居委的得力干将,由居委派遣,分工明确;居民则谨遵防疫政策,配合居委工作,体谅各条战线上的志愿者,并且互相帮忙。这期间感受到了浓浓的邻里之情。
居委黄老师是负责小区封控事务。她每天都及时发布防疫政策和小区疫情情况,组织每一次核酸检测、发放政府物资,招募并组建防疫志愿者、团购志愿者、楼栋志愿者。不仅如此,她还外出给小区居民配药。每回看到她时,都是穿着大白衣服,忙里忙外。核酸检测时核对人员名单、发放抗原材料时还忙着接电话联系物资、不时在业主群中提醒居民提交药物需求清单等。护目镜模糊了,衣服汗湿了,她都顾不上休息。为了这个“大家”,她根本顾不上她那个“小家”。
志愿者阙老师是小区物资运送组的元老。刚封控时期,她就自告奋勇担任了小区快递、团购物资的消杀、运输工作。她很为别人着想,自己能够送完的绝不会让别人来送,即使晚上12点到货,她也坚守在门卫。她说:“我小孩不在身边的,我家就我一个人。你们家里都有小孩,万一染上,我的心会不安。”每回跟她去送物资,发现她非常认真,把每户的物资都记录在小纸条上,送完一户,勾掉一户。后来随着封控时间延长,居民的团购次数和数量也大为增加,靠阙老师一人之力已经没办法完成庞大的运输任务了。于是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了物资运输的行列,我也光荣成为了运输组的一员。阙老师以老带新传帮带,再三叮嘱我们要穿好防护服,在做志愿工作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对于消杀工作,她是非常仔细的,常常叮嘱我们食物的外包装最好不要用84消毒,要用酒精来消杀。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在她的带领下,我们都能及时、安全、准确地将物资配送到居民,做好、做实“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1号楼下楼核酸啦,2号楼也可以准备啦!大家注意保持距离!” 这段时间,熟悉的大喇叭声音一直陪伴着我们。每回轮到做核酸时,喇叭大叔就会很早起床,做好抗原并把结果发在业主群中,然后拿着喇叭、扯着嗓子提醒大家做好核酸准备。由于核酸时间的不定,喇叭大叔有时清晨5点就叫人起来,对于习惯熬夜晚睡的年轻人,无疑是一种折磨。但大家想想喇叭大叔,那么大年纪了,还在志愿服务,嗓子哑了还在继续喊,也就理解了。
“我们需要借车,孕妇要去产检,谁家有车,能否出车?我们付费。”“3号楼有老人需要去医院腹透,有志愿者能帮忙开车去吗?”“我妈腹痛,需要去医院,有人能开车吗?”业主群里的求救,很快就会被响应;核酸检测时,看到拿着iPad上课的小孩,小区的叔叔阿姨们都会说让孩子们先做吧,他们要上课,我们等一会没关系;哪家缺菜、缺油盐酱醋,缺生活物资,只要在团购群里说一声,团长就会货比三家,联系实惠、有保障的商家,报备居委,发起团购;居民们也会相互帮忙相互调剂交换,尽量减少团购,保证小区安全。而面对多出的捐赠物资,尽管团长说多出10份,需要的可以接龙,但很长时间大家都没有去接龙,因为大家都想着把它们留给最需要的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封控期间,我充分感受到了邻里互助的温暖。在单位、家庭之外,我们还有邻里。
让我们一起,配合居委、主动帮助、相互体谅、努力生活,必定会战胜疫情,迎接美好。
撰稿 | 嵇姝姝
整编 | 毛文琦